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“以前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,总是在想着这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啊,怎么还不结束,可等到真的快结束了,才发现时间一眨眼就过去3年了。”3年,人的一生有多少个3年,为了战胜疫情,所有人都在一起努力,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,个中心酸苦楚只有自己知道。为的,就是疫情可以结束的那一天,相信每个人都曾幻想过,等

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

“以前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,总是在想着这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啊,怎么还不结束,可等到真的快结束了,才发现时间一眨眼就过去3年了。”

3年,人的一生有多少个3年,为了战胜疫情,所有人都在一起努力,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,个中心酸苦楚只有自己知道。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为的,就是疫情可以结束的那一天,相信每个人都曾幻想过,等到疫情真的结束了要去做点什么,旅游也好,到饭店餐厅大吃一顿也好,叫上好友去看一次电影也好;

这些放在以前可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,却成为了许多人心里最大的愿望,抗疫3年,改变了我们的,是永远不会倒退的时间。

在这个即将迎来曙光,冲破黑夜的时刻,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,那个被誉为“疫情吹哨人”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院——李文亮。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他的微博下仍然是24小时留言不断,留言的内容令人泪目:三年了,不知道是彻底的结束,还是新的开始,只可惜没能让您看到这一天。

“吹哨人”李文亮

李文亮被称为“吹哨人”,是因为他在第一时间就告诫身边的人“注意防范”,在许多人还没有当回事的时候,他已经重视起来了。

2019年12月左右,疫情开始在武汉出现,当武汉市卫健委收到报告,作出紧急通知后,李文亮医生先是转发给了自己的同学。

“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,请大家不要外传,让家人亲属做好防范。”他的消息,发布在官方消息公布之前。

这就是“吹哨人”的由来,从被误以为是传谣,再到官方辟谣,不过是短短的1个多月,而他的生命,也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走向了终结。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2020年1月6号,李文亮医生接诊了一位患者,本以为是平平无奇的一次接诊,却没想到让他也不幸地感染上了病毒

也就是从那时起,他陷入了和病毒孤独的斗争当中,尽管他的提前告诫没能引起重视,让后来人因此惋惜,但是在明明知道是一条艰难的路后,他却仍旧义无反顾与其斗争。

第一时间住到酒店,同其他人隔离开来,保护了家人、同事、身边的每一个人,却没能保护好自己的生命。

在病情加重住到医院的单间隔离治疗时,他还在心心念念地记挂着自己的使命,那是身为一个医生的伟大使命。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治疗时,他总是积极地配合,把自己的情况详细清楚地告诉主治医师,以便主治医师可以了解尚不完全清楚的病毒,从而为作出应对方案提供帮助。

在全国号召医生支援武汉时,他身为一个共产党员,义无反顾地申请冲上第一线,“等我好了,我也要报名”

自己都还没能从病床上走下来,就已经开始想着如何去帮助别人,这既是身为一个医生的觉悟,也是一个共产党员,一个热心肠的人的美好品质。

2月1日,住进重症监护室的李文亮医生,还在网上回复网友们对他的关注:“谢谢大家的关心,鼓励和支持,请大家放心,我一定积极地配合治疗,争取早日出院!”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可不到一个星期,他就濒临死亡,“李文亮医生是我们的同事,谁都不希望他走,我们抢救了很长时间,有一丁点希望就不想放弃”

负责抢救李文亮的主治医师难过地说道,从晚上一直抢救到第二天凌晨,哪怕能看到一点希望,抢救就不会停止。

李文亮医生终究是离开了,这位不到40岁的年轻医生,直到去世的那一刻都没有能见到自己尚未出生的孩子。

带着遗憾结束

2020年2月7日,全球有亿万人一起为李文亮默哀,为牺牲在抗疫防疫第一线的人默哀,为遭受突如其来的疫情打击而离去的人默哀。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李文亮的妻子付雪洁,也是一位眼科医生,在李文亮生命的最后一刻,她却没能和丈夫见上最后一面。

因为她怀孕了,李文亮出于对妻子和孩子的保护,没有和家人见面,选择孤独地同病毒抗争,而支撑他的信念,就是正在待产中的妻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。

在听闻丈夫李文亮去世后,付雪洁悲痛万分,一度影响到了肚子里的孩子,最后不得已住进了医院,这才保的母子平安。

2020年6月12日,付雪洁生下了一名男婴,开心之余她却有着一丝悲伤,在网上抒发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:

“老公,你在看吗?我们的孩子出生了,这是你送给我的最后的礼物,我一定会好好爱护我们的孩子们的”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李文亮还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幼儿园,付雪洁迟迟不敢告诉孩子真相,每当孩子问起爸爸去哪儿的时候,她总是说:“爸爸出国了。”

年幼的孩子不明所以,还满心期待地等待着爸爸“出国”回来,可不明所以的又何尝只是李文亮医生的孩子呢?不还有许多人也在期待着李文亮医生可以重新“回来”么?

李文亮医生临终前的最后一条微博:“2020年2月1日,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,尘埃落定,终于确诊了。”

一句看起来像是调侃自己的话,却带着一点点心酸,此时的他已经同病毒抗争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。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终于确诊了,是松了一口气,还是带着无奈,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,网友们纷纷在这最后一条微博下留言,24小时,从未间断过。

最开始,这条微博下面都是对李文亮医生的支持和鼓励:“李文亮医生,加油!”“李医生,我相信你!不是你,不知道还要有多少人被传染。”

“李文亮,坚持住,不要放弃希望,我们所有人为你鼓劲,为你祈祷!”“希望你早日好起来,加油!为李文亮医生点赞!”

“向李文亮医生致敬!我捐出100元钱,虽然不多,但这是我能拿出了最多的钱了,我来自农村,家里穷,看到你们医护人员为了所有人挺身而出,我十分感动,希望你们平安!”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这些美好的祝愿,带着希望,穿过网络飞到了李文亮的身边,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此,能被所有人祝福着。

可随着李文亮医生去世,在这条微博下的留言,却在令人感动的同时,又让人有些心酸,“文亮兄,我待在家里一个月了,泡面也吃了一个月了,可我还能坚持。”

“李医生,疫情已经持续了好久,我工作丢掉了,家里也回不去,明天该怎么办,不知道,遥遥无期。”

“文亮兄,今天又确诊了好多例,连医护人员也确诊了,太不容易了,每每看到医护人员累倒在地上就会想起你,这么久了,你还好吗?”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每天,都会有人来到这里留言,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李文亮的怀念,人虽远去,可他却永远地活在每个人的心中,从不曾被忘记。

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,整整3年,这场持久的防疫抗疫攻坚战,终于是迎来了尾声,我们却又显得是那么的措手不及。

是结束也是新生

“李医生,我们打赢了疫情的第一仗,今年是第三年了,你看到了吗?希望的曙光来临,相信那一天不远了,感恩你和广大的医疗工作者,我们想你了!”

“李医生,终于要结束了,其实我内心还是很害怕的”“三年了,李医生,今年终于可以和全家人过上一个团圆年了,只是有的家再也无法团圆了。”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“三年啦,结束了,李医生,你在天上看到了吗?你要好好的,不要再担心我们了。”“李医生,今天我走到单位,再也不查健康码了,疫情不再是疫情,以后还是会常来和你倾诉的”

“三年了,放开了,不知道这算是结束,还是新的开始呢?李医生,忘不了你,谢谢你曾为抗疫做出的贡献,谢谢你!”“病毒已经和我们和解了。”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是结束,还是新生?从最开始期望一切恢复正常,到如今有些害怕,有些犹豫,有些措手不及,一场疫情,3年时间,改变了我们很多。

戴口罩成为了日常,甚至有人吐槽“哪天不戴口罩,感觉像是缺了点什么一样,看见谁的口罩没有戴好,会忍不住上去提醒提醒”

互相之间的问候,从“你今天吃了吗?”变成“你今天核酸了吗?”;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,就是打开手机,查一查今天能不能出行,哪里是风险区。

从焦虑,恐慌,不安,再到平静和习以为常,好像我们最开始担心的并没有发生,好像疫情也不是那么可怕,好像我们真的再撑过一个寒冬。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第一年,我们是坚信,第二年,有点迷茫,到第三年,迷茫中还带着一点无奈,李文亮医生下的留言,正好是抗疫3年来,我们自己的心态变化。

病毒刚出来的时候,因为不了解,因为未知,我们对病毒充满恐惧,甚至看到身边有人感染,会恐惧地跑开,那一刻,疫情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;

随着对病毒的了解之后,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又被拉了回来,互相帮助,互相理解,人与人之间虽然保持着1米、2米的距离,但是心与心却是贴在一起的。

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,夹杂着细细绵绵的感情,大灾大难面前,我们总是会抱起团来,有难共同承受,路远一路同行。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3年,我们坚持了3年,一起走过了3年,当一切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要再度改变,当真的到了快要结束的这天,却有点庆幸,带点不舍。

我们庆幸,是真的迎来了胜利的曙光;我们不舍,是为如李文亮这样早早离开我们的人感到难过,因为他们没能看到这一天。

是结束,也是新生

“病毒和我们和解了”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,广州一位女子,因为感染病毒住进了方舱医院,以她的亲身经历,讲述了从感染到自愈的过程。

“没有慌张,没有狂躁,只是很平静地自己做了抗原检测,又确认了一次,然后就去了方舱,待了7、8天大概,自己就好了。”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方舱里,像是一个小社区,大家都在自己做着自己的时期,有人看书,有人学习,有人刷剧,有人聊天。

3年前,病毒肆虐,夺走了包括李文亮医生在内的许许多多人的生命,一时间人人闻风丧胆,谈“病毒”色变。

3年后,我们对待病毒,早已经不再慌张,这才艰苦卓越的拉锯战,最终还是以人类的胜利告终。

女子出来后,还笑着说:“不过是一场小感冒而已,不发烧,不咳嗽,8天,我就出来了,什么新冠病毒嘛,不过如此,对吧?”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病毒,不过如此,可我们也不能忘记的是,能够让我们笑着说出这番话的,正是这3年来,无数人在抗疫战线上的坚持和守候。

没有如李文亮这样的医护人员坚守在第一线,感染病毒去世的人会增加2倍,3倍,不知道又要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,有多少人阴阳两隔;

没有像钟南山、陈薇这样的科学家、医学专家夜以继日地钻研破解病毒之道,研究出克制病毒的疫苗,谁还能笑着说“不过如呢”呢?

甚至是奋战在抗疫期间许许多多的普通人,保障物资供应的快递,外卖;顶着烈日,顶着寒风为大家提供核酸检测的志愿者们等等。

付雪洁,三年了,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医生微博下至今评论不断,内容惹人泪目

时间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但却改变不了存在于每个人心底里的善良,李文亮医生的微博下面留言不断,感动了我们的不是内容,而是我们自己的坚持。

从一开始的“大家一起加油”到“XX市、XX省我们全国人民为你们加油”再到“不放弃,不放松”,这就像是我们的疫情3年的真实写照。

正如2020年《感动中国》里颁奖给所有抗疫英雄们一样,我们获得了新生,却也不能忘记这些人的付出,总有一些人,在为了所有人逆行着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anshangmeitousu@homevips.uu.me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nshangmei.com/277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