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保险业排行榜,中国保险业排行榜2021

2021年寿险公司保费排名榜:泰康连续2年超市场排名上升,险企分化加剧,中小公司最疯狂!2021年全年83家寿险公司保费排名68家正增长,57家超市场①原保险保费3.12万亿增长5.01%,头部增速最低②泰康人寿,排名上升1位连续2年保费增速超市场③大家人寿保费近473亿中银、中英等,6家险企进百亿俱乐部12021年83家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榜68家正增长,57家超市场1.2021年8

2021年寿险公司保费排名榜:泰康连续2年超市场排名上升,险企分化加剧,中小公司最疯狂!

2021年全年

83家寿险公司保费排名

68家正增长,57家超市场

①原保险保费3.12万亿

增长5.01%,头部增速最低

泰康人寿,排名上升1位

连续2年保费增速超市场

大家人寿保费近473亿

中银、中英等,6家险企进百亿俱乐部

1

2021年83家寿险公司

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榜

68家正增长,57家超市场

1. 2021年83家寿险公司:原保险保费收入排行榜,包含大家人寿!

中国保险业排行榜,中国保险业排行榜2021

注:上图标*的公司,保费口径为保险业务收入。

回望2021年的寿险业,在代理人缩水、退保黑产、实名举报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之下,真可谓是“阴云笼罩”。

不仅保费增速跑输GDP,盈利能力也承压,以至于相比疫情之初的2020年,更显艰难!

关于行业到底有多难,各位从业人员可能都有深刻的体会,欢迎大家文末留言聊一聊。

但是,具体到各家险企应该还是有些差异的,今天,我们带大家仔细看下,寿险公司的保费排名和增长情况。

其实,自从2019年开始,监管已经不再披露各家险企的保费数据,不过,我们还是试图通过其他公开数据梳理出来。

2021年83家寿险公司的保费排名榜,如上图所示,不仅是原保险保费收入口径,还包含大家人寿!

需要注意的是,图中标*的公司,保费口径为保险业务收入,不过由于分入业务较少,影响并不大。

2. 寿险业增速5%,险企或应放低规模增长预期?

①寿险业增速持续走低已降至5%,险企或应放低规模目标!

中国保险业排行榜,中国保险业排行榜2021

从保费增速看,2021年寿险业整体增速为5%,虽仍旧高于保险业整体增速,但从近3年的增速变化看,却是持续走低。

而且,2019年寿险业的双位数增长,需要考虑2018受政策影响保费大幅缩水导致基数过低的问题。

再加上,2021年的增长还有重疾停售潮的刺激,所以,综合去看,寿险业近几年增长相对低迷。

考虑当前行业改革成效未显,大众的消费意识降低,如无政策支持,短期内寿险业保费增长仍承压,险企或应放低规模目标。

②68家险企正增长,57家超市场,多集中在中小险企!

中国保险业排行榜,中国保险业排行榜2021

具体到各家险企,83家寿险公司中除15家是负增长外,其余68家的保费收入还是实现正增长,占比约82%,其中,还有57家超越市场!

不过,这些高速增长的公司,大多集中于中小险企,这背后,正是寿险公司之间发展分化的体现,详见第三节分析。

2

竞争格局微调

泰康排名上升,大家排第15位

中银、中英等,晋身百亿俱乐部

1. “老六家”中仅泰康连续2年超市场,中银、幸福、中英等,晋身百亿俱乐部!

从保费排名看,TOP10公司中,泰康人寿和富德生命的排名上升,太平人寿和前海人寿的排名下降。

2020年,在“老六家”中增速较高的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、泰康人寿,但是,2021年他们的增速都有下滑,前两家公司的下滑幅度较大。

因此,泰康则成为老六家中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跑赢市场的公司,且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,详见《2021年寿险公司利润榜(非上市),康再度蝉联第一》。

反观,太平人寿和前海人寿,一个在前任董事长王滨于年初被查后,被爆出粗放式发展的背后有不少“雷区”,一个偿付能力不达标,更多可能是公司经营不稳定导致的增速放缓。

TOP11-15的公司排名均上升,分别是阳光人寿百年人寿、信泰人寿、建信人寿和大家人寿。

中国保险业排行榜,中国保险业排行榜2021

此外,有7家险企的保费规模迈上新台阶,其中,合众人寿凭借48%的高增长,保费规模首度突破200亿大关。

中银三星、幸福人寿珠江人寿、平安健康、长城人寿中英人寿,则是首度晋身百亿保费规模俱乐部。

2. 大家人寿排名第15位,和谐健康易主却爆实际控制人失联!

2020年2月22日,银保监会宣布正式结束对安邦集团的2年监管,并完成对非核心金融牌照处置,详见《银保监会结束接管,兑付1.5万亿,安邦集团、安邦财险注销》

其中,安邦人寿和安邦资产、安邦养老,都是更名为大家人寿,大家资产和大家养老,和谐健康则是被卖给福佳集团

时隔2年,原安邦系的公司发展如何了呢?

先看,大家人寿2022年实现保费收入472.8亿,排名寿险公司第15位,较上年同期上升8名。

这背后得益于近两年的超高速增长,2021年增速为97%,2020年增速为374%。

其高增长的背后,主要依靠的应该还是银保渠道,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,其个代和直销渠道的保费规模不足亿元,银保渠道保费超237亿,占比约99%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大家人寿各家省分之间规模差距较大,超50%的保费集中在北京、江苏、广东、上海和四川,详见《中国寿险分公司500强》。

然而,相较之下,和谐健康虽凭借多款“高性价产品”,保费增速迅猛但规模也不过49亿,相较原安邦时期的“辉煌”相差甚远。

近日,其公司实控人也被爆失联,公司本就刚易主发展尚不稳定,可谓是雪上加霜。

3

两级分化加剧,代理人数近乎腰斩

银保渠道助力中小险企高速增长

1. 寿险两级分化加剧,头尾增速差距拉大!

前文我们说,在寿险业增速放缓的背后,险企间分化加剧。

按照2021年年末各家险企的保费规模,“13精”将寿险公司划分为5类,分别是老六家,500亿、200亿,百亿和其他类即保费规模小于100亿的公司。

其中,500亿公司减少1家,200亿增加合众人寿,百亿增加6家,详见上文。

中国保险业排行榜,中国保险业排行榜2021

从分规模的保费增速也可以看到,规模越大的公司,保费增速越低,而且,头尾公司增速相差很大。

比如,200亿规模以上的公司,增速都低于10%,且较上年同期减速,而其他公司不仅增速高达20%,较上年同期再提速。

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不同规模的险企间,即使是规模相近的公司,也有不同。

①500亿规模的公司中富德、阳光、百年均跑赢市场,中邮降速!

近年来,中邮人寿本是凭借其银邮渠道的优势,持续高速增长,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,还要不断增资以保证偿付能力充足。

然而,自其宣布将引入友邦作为战略投资者后,保费增速从上半年的19%一路下降至年末的4.7%。

目前,该项引战已获得监管批复,详见《“中邮引战友邦”获批,增资至286.63亿》。近期,中邮人寿又开始新一轮的管理人招聘,涉及精算负责人等。

由此可见,公司仍处于调整期,战略目标或有所放缓。

②200亿规模的险企,除平安养老和工银安盛等公司增速偏低以外,多数险企的增速,都能跑赢行业!

其中,除友邦和中信保诚外,其他公司都是以银保渠道为主,渠道保费占比都在80%以上。

③至于其他险企,多数增速都很高,但却分为两类。

一类是新小公司,新公司成立初期超高速增长很正常,比如,国联人寿、信美人寿、中华人寿、北京人寿等。

另一类就是外资公司,随着保险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,不少外资公司得以快速发展,比如,中宏人寿中意人寿、汇丰人寿等。

2. 险企发展分化的背后,是银保和个代渠道分化的写照!

从分渠道保费看,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,个代渠道保费占比为59%,其中,84%都属于老六家。

然而,老六家在2021年的增速最低仅勉强维持正增长,所以,即使其他公司的个代仍能保持高增长,比如,友邦等,也很难拉动整个渠道。

但是,从中小寿险公司的高速增长,以及多数公司都能跑赢市场看,这些公司大多都是靠银保渠道,业务占比大约都超50%,由此可见,银保等专代渠道的保费增速应该很快。

所以,2021年寿险业保费增速的两极分化态势,背后的核心因素应该还是与个代团队缩水,人海战术难以维系有关。

中国保险业排行榜,中国保险业排行榜2021

根据监管披露的数据显示,2021年末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为641.9万人,同比上年同期减少近200万,负增长24%。

相比2019年,保险销售人员可谓近乎“腰斩”。

中国保险业排行榜,中国保险业排行榜2021

虽然,代理人大缩水的同时,头部险企的人均产能有所提升,但是,仍旧难以避免个代渠道负增长的现实。

以太保和平安为例,个代渠道和个险新单的增速,自二季度开始持续负增长,是拉低两家公司增速的核心问题。

3. 头部险企:规模与效益,双面承压!

再加上,外部消费环境低迷,人们购买长期寿险的意愿减弱,相比重疾等保障型产品,而更注重高收益型的产品,比如,终身寿险、年金、分红等。

然而,这些产品要想获得广泛关注,在银保等中介渠道中脱颖而出,能突出的就是收益率,也就是突出产品的性价比。

但是,对于头部寿险公司而言,与中小险企拼收益率,就等于要在规模与效益之间做个两难选择,还要权衡风险,并不具有优势。

毕竟,头部的围墙很高,大幅掉头会导致价值迅速下滑,详见《2022年“开门红”战报出炉》,进而影响公司市值。

所以,如何在规模与效益之间抉择,将是头部公司今年最大的难题。

最后:总结2021,展望2022!

总结一下,2021年,困扰头部寿险公司的核心,就是在2020年受疫情和不冲击开门红的影响,同比基数较低,再加上,2021年重疾停售潮激发的突击承保,开年红顺利打响,保费高速增长,其中,尤其是新单保费。

然而,随后的代理人缩水叠加消费意识低迷,导致保费增长乏力,增速持续走低,以至于,从被资本市场热捧到抛弃,市值蒸发超万亿。

相比2021年,2022年没有开门红的伪装,增速可能更为稳定,不会出现高开低走,而更会像是低开高走,毕竟,上年同期的基数较高。

但是,改革一日未见成效,经济没有大幅提升,就意味着寿险业增速恐难大幅上升!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anshangmeitousu@homevips.uu.me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nshangmei.com/2922.html